当前位置:主页 > 红会事务 > 造血干细胞捐献 > 正文

郑小祥“二次捐献”,救人到底

时间:2015-04-12 浏览次数: [ 打印 ] [ 关闭 ] [ 收藏 ]

    这是一份超越亲情的生命担当—5年间,他为素未谋面的外省女青年两次捐赠“生命火种”,先是造血干细胞、再是淋巴细胞,成为江苏第三例“二次捐献”者,也是最年轻的捐献者。33岁的郑小祥,一位捐献他人“幸运自己”的80后。
  在盐城东台市疾控中心工作的郑小祥,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。“9年前,我就注册为中华骨髓库志愿者。也许,同我接触的特殊人群有关。”他向记者敞开心扉。
  他所在科室叫“性病艾滋病麻风病防治科”,工作艰难程度可想而知。“其实不难,只要把他们当成门口邻居对待,就行。”
  他一脸阳光地说起“邻居故事”来。麻风病人老李家中困难,儿子上学困难,他捐助了3年;艾滋病患者小丁羞于见人,产生轻生念头,他专门“约见”,做心理辅导,重新鼓起小丁生活勇气;女艾滋病患者小王怀孕前后,他忙前忙后送药监测,帮助实现母婴阻断,半年前,小王已产下健康的“大胖小子”。“与他们接触久了,我的心会放得很低很低,总觉得帮他们一把,是我的本分。”
  2006年,因为缺少匹配的造血干细胞,郑小祥喜爱的一位艺术家英年早逝,促使他成为一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。当年5月,他申请注册为中华骨髓库志愿者。
  坚持锻炼身体,熟悉捐献流程,学习相关知识,他时刻准备着……2008年,小郑首次接到与一名白血病患者血样匹配吻合的通知,但后来经高分辨比对,终未通过。他继续等待。2010年8月,他再次接到通知,血样与一名18岁女白血病患者匹配合格。不久,顺利通过高分辨检测比对和体检。他欣喜若狂,第一时间赶到南京,签下“造血干细胞捐献同意书”。
    2010年10月20日,小郑入住省人民医院。打完骨髓动员剂第二天,腰部有骨痛感觉。妻子张丽害怕出意外,劝他放弃捐献。小郑笑着说:“我是学医的,没事。再说,对方已进了手术室,急等我的造血干细胞,哪能打‘退堂鼓’?”
  5个小时的采集,要循环1万多毫升血液。尽管两个手臂都插着管子,但他脸上一直保持轻松微笑。原先预定提取造血干细胞混悬液138毫升,当他得知血液中所含造血干细胞率稍低于正常值,而受捐者体胖、需求量较大时,便主动要求“再捐一点”!直至捐献上限值146毫升,才被医生叫停。
  回到东台,郑小祥加入盐城市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QQ群,交流分享自己的体验,帮助志友克服心理障碍,传播捐献知识。2012年,他被评为首届东台市道德模范。
    没想到,2014年末,当年受捐郑小祥造血干细胞的那位白血病女孩,出现免疫力下降等复发征兆。女孩家人再次向中国红十字会提出捐献申请。当然是原供体最安全!今年春节前,当东台市红十字会征询郑小祥意见时,他毫不犹豫地回答:“捐!救人救到底。”可他母亲不同意,恳求他:“你瞒着我们已捐了一次,这次不能再捐了!就你一个独子,万一有个闪失,怎么办?”
    郑小祥迂回做母亲工作。他把QQ群里捐献志愿者请到东台,左一声“妈”、右一声“大娘”,叫得母亲心花怒放,进而旁敲侧击,逐步打消其疑虑。“这次不打骨髓动员剂,只捐淋巴细胞,比捐造血干细胞简单多了。”小郑宽慰妈妈。见儿子铁了心捐献,母亲只得泪眼婆娑地目送儿子走出家门。
    在签完“淋巴细胞采集同意书”后,2015年3月11日,小郑入住南京市鼓楼医院。第二天开始捐献采集,预计要循环8000多毫升血液。可开始不久,就出现了“意外插曲”:由于采集系统压力不够,循环血量上升偏慢,中途要将小郑双臂上的留置针头,换成粗钢针并重新插入。而之前采集的1000多毫升循环血液,便“泡汤”了,还相应增加1个小时采集时间。
    4个小时后,采集完成,郑小祥累计循环血液9000多毫升,接近上次循环量。从中提取的177毫升淋巴细胞混悬液,被紧急送往上海。
    4月初,受捐女孩家人来到省红十字会,告知女孩身体状况明显好转,并委托转交郑小祥一面锦旗和受捐女孩的感谢信—“您的壮举,不只是伟大;您的形象,不只是高大;您的爱心,不只是无私;感谢您再一次的救命之恩……”
女孩叫什么名字?记者问。“不能透露。”郑小祥果断拒绝。那她是哪里人?她或家人的住址和手机?面对记者一连串问题,小郑始终微笑摇头。“捐献后不问下文,是志愿者的‘捐德’。”他真诚地说,我只知道女孩5年来一直在上海住院治疗,今年23岁,其余一无所知。“也许,我一辈子都不会主动见她,但我一辈子都会牵挂她。”
    “希望她和她的家人,把我忘了。让她不带任何压力地康复。”小郑祝愿道。(来源:新华日报  2015年4月12日)

责编:东台市红十字会